requestId:6868ced0eb4831.12303394.
當尖兵不做逃兵
黃星參加工作25年,有22年在扶貧辦,他是十堰扶貧系統的老兵,也是尖兵。
彭文軍介紹,作為業務型干部,黃星多次被抽調到國家扶貧辦和省扶貧辦參加專項包養網工作,參與起草了國家《秦巴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2011年—2020年)》、全省《關于進一步加強扶貧開發工作的決定》等重要文件。
作為業務骨干,黃星長期負責精準扶貧各項考核工作,從2014年起,在全省地方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扶貧工作責任制考核中,十堰是唯一被連續4年評為優包養秀的城市。
黃星的家距辦公室不到200米,可他每天上下班都提個電腦包。外人不解,彭文軍知道:“一個規劃兩三萬字,普通文件也有一兩千字,黃星白天在辦公室要處理日常事務,專業文件大多帶回家熬夜靜心撰寫。”
“有一次,我和黃主任一起加包養班到晚上包養9點關燈回家,樓道保潔員見到笑著說‘黃主任今天可是下了個早班’。”十堰市扶貧辦老促會辦公室主任王鋒回憶,黃星曾開玩笑說他都練成“輕功”了——每次加班回家晚,怕影響到母親和女兒,他總是小心翼翼,輕手輕腳進門,有時干脆脫掉鞋子拎在手上……
黃星話語不多,在單位他說得最多的話是“我幫你”。
坐黃星對面的徐洪波記得,一份他寫了3天、數易其稿的文件無法過關,是黃星默默地幫他修改完成,“從下午6點下班后開始改,一直改到深夜12點,幾乎從頭到尾重新寫了一遍,讓人既感動又佩服”。包養網
2015年,十堰市扶貧辦從外單位調來兩名科長包養。新人初來業務不熟,黃星不厭其煩地教。“有一次起草全市產業扶貧實施意見,黃主任讓我改了3次都沒過關。”扶貧科科長劉進說,最后黃星把他叫到身邊,一邊主筆,一邊給他講解。
“黃主任指導我們填寫精準扶貧手冊,既耐心又細致,他是我們工作上的包養榜樣。他曾說,搞扶貧要有鐵打的身體才行。”茅箭區扶貧辦女干部莫麗琴落淚追憶。
顧不上家人,顧不得自己,黃包養網星心心念念的是精準脫貧。這位默默奉獻的崗位尖兵,去年11月份升任十堰市扶貧辦黨組成員、副主任,卻仍擠在3人一間的狹小辦公室里。黃星曾有包養網多次機會調到省里工作,或者是市包養直其他部門,但都被他謝絕了。包養網他說:“脫貧攻堅關鍵時刻,我不能當逃兵。”
心血澆灌脫貧之花
3月2日,是黃星遺體告別的日子。這一天,黃星包養生前包戶幫扶的貧困戶余世友、王德梅、劉天娥等村民,早早從茅箭區茅塔鄉大坪村趕到市城區,含淚送黃星最后一程。
“想著春暖花開了,請黃星大哥到我的花卉基地看一看,沒想到黃大哥就這樣走了。”38歲的余世友念念不忘。2017年夏天,黃星冒著酷暑來到他家走訪,拉家常談發展,鼓勵他種包養植花卉,并幫他申請了10萬元無息貸款。去年,余世友產業收入7萬多元成功脫貧。他說,自己要勤勞工作,用每一枝芳菲,祭奠幫助自己的黃大哥。
貧困戶劉天娥的新家坐落在溪水旁,精致的兩居室干凈整潔。廚房角落有一桶油還未開封。這是黃星送她的,準備等他來了,給他做菜吃。“聽說黃主任去包養世,我一夜沒合眼。”2015年,劉天娥的丈夫因病去世,她既要養育孩子,還要償還丈夫的醫療欠賬10余萬元,原本貧窮的家庭雪上加霜。正當她一籌莫展時,黃星主動找上門,與她結成幫扶對子,幫她找合適包養網的事做包養網、按相關政策改善她家的住房條件。
“結窮親、幫窮戶、拔窮根”,是十堰市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一項重要舉措。黃星作為市扶貧辦骨干,在定點聯系大坪村的基礎上,包養網“結親”幫扶劉天娥、楊包養成包養榮、余世友、王德梅等建檔立卡貧困戶。
大坪村黨支部書記、主任劉清龍忘不了黃星到村里常說的一句話——“再忙也不能忘記貧困戶”。劉清龍回憶,今年1月下旬,十堰連下大雪,村里的大棚蔬菜受災嚴重,剛剛從陜西回到十堰的黃星當天就包養網包養網趕到村里,查看災情,商量補救措施。
“黃主任包聯的4個貧困戶,每個月他都要抽時間去看看他們。”在劉清龍等村民的眼里,黃星就像村里的親戚,有什么話都愿意和他聊,“他總包養網是鼓勵我們樹立信心,幫我們出發展主意、想脫貧辦法。他離開我們,是我們的一大損失”。
“他把田間地頭、貧困戶家中當成辦公場所,經常深入實地了解情況、研究問題,幫村里謀劃項目、發展產業。”劉清龍說,通過近3年的努力,全村人均純收入提升40%以上,今年年底將摘掉貧困的帽子。
“不忘初心志未酬秦巴黃土埋忠魂,牢記使命誓言在河漢星光照來人包養網!”
“逝去的是生命,不朽的是精神,最好的紀念是繼續前行。包養”
“愿天堂沒有貧困,愿辛勞的你過得安寧。”
……
眾多同事、網友紛紛留言,寄托對這位“大寫的人”的哀思。
黃星15歲的女兒哭成淚人,她這樣寫道:“爸爸包養是一個對待工作兢兢業業、一包養絲不茍,對待同事和藹可親的人,對我和奶奶可謂無微不至。他作為奶奶的兒子、我的父親、扶貧工作人員,都是非常稱職的。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這位即將面臨人生眾多選擇的女孩,在這一刻,似乎讀懂了爸爸在日記本上寫下的那一行字——“時包養刻牢記自己是一名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黨員,以敬畏之心對待肩負的責任包養網,以進取之心對待從事的事業,以包養網真誠之心對待貧困群眾”。
斯人已逝,星光不滅,風范長存。(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鄭明橋 通訊員 王雪峰)
< 1 2
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