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聚焦前沿技術領域 _ 08靠設計虛擬實境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requestId:68c1bdf95c04b2.46308540.

郭華東:

謝謝主席,尊敬的各位嘉賓,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代表,目前,關于大數據的討論實在比較精彩,大家說什么是大數據,大數據資源,大平面設計數據財富,大數據是經濟時代的高地,大數據正在塑造人類的未來,正在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等等。

討論大數據的時候,在科研領域我們注意到大數據起到的作用它的熱度不如在社會經濟包括商業熱度高,為什么?可能大數據或者說科學大數據有其本身的特點。基于此我們做了一些關于科學大數據的研究工作。

(PPT圖示)這是我在擔任國科聯主席期間發起的會議,當全息投影時聯合了世界上三個大的數據組織,代表了國際發展潮流的組織,一個是數據委員會,一個是世界數據系統,一個是數據聯盟以及加上國際其他的組織開了一個會,探討在科學領域特別是基礎研究領域如何應用大數據實現科學發現。

2017-12-04 15:12:16

郭華東:

同時,在一年以后在北京又召開了另外一個會議,針對研究地球的大數據Big Earth Date進行研究,對科學大數據提出了觀點,科學大數據是大數據的一點,但是科學大數據有自身的特點,除了海量、多元、高價值之外,還有本身的一些其他的數據不具備的特性。

科學大數據有內部和外部兩種特征,一種是塑造了外部的特征,大數據的內涵,大數據的價值,大數據的更新速率,大數據的獲取手段的不同,大數據研究方法或者是分析方法的不同等等。

2017-12-04 15:28:26

郭華東:

同時,研究了大數據本身的特點,比如不可重復性,多維性,也有計算的復雜性等等。

經過這些研究,我們認為在科學領域如果真正地實現科學發現,應該是做科學大數據的研究,可喜的是,經過了大家一起的工作,國務院在去年發布的《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中對科學大數據提出來如何在我國比如構建科學大數據的國家重大基礎設施,比如發展科學大數據的應用服務中心等等,其實發改委和其他的大數據一樣利用科學大數據的發展最后解決支持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的重大問題。

2017-12-04 15:28:37

郭華東:

由于科學大數據如此重要,中國科學院非常重視發展,中國科學院在過去幾年中積累了大量的數據,38個PB的Big Earth Data,還有生物的數據、生態數據的有20多個PB等等,特別重要的是,在進入大數據時代之后,每天每時我們運轉一些航空系統、地面接觸系統、天空轉的衛星不斷地提供數據,源源不斷地每天在大量地增加著。

這一點可以看出來,中國不斷發射的衛星,前幾年在國際中來講很難和別的先進的國家比,大家現在很快地我國的衛星特別是空間衛星已經成為中國排在前列的國家,質量還需要進一步的提高,不僅是我們正在運行的環境、資源、海洋、氣象等衛星,而且高分數據衛星,除了遙感的衛星還有空間定位的北斗衛星等等每天大量的數據迎面走來。

2017-12-04 15:28:45

郭華東:

(PPT圖示)這張圖是中科院遙感所擁有的能力,全球很多地方別覆蓋了,覆蓋了東部中國,覆蓋了全中國,覆蓋了亞洲,現在正在向全球進行擴展,這些數據不僅接收中國的數據也接收全球的數據,所以數據量在不斷地增長。

關于科學大數據,不僅僅是從空間獲取地球的參展數據,還有很多其他的數據,中國科學院聯合有關部委遍布在全球幾百個地方,森林、湖泊、海洋、土壤、城市等等,這些數據也在撲面走來。

基于此,中國科學院啟動先導專項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我們的院長簡稱為CASEarth,這個工程有豐富的內涵,是先導專項,重點在科學發現、決策支持、技術創新、社會普及方面做了應該做的貢獻。這是它的基本的框圖,可以看到航空、航天的數據、社會經濟的數據匯集成大數據和云計算平臺,在五個不同的方向,比如數字“一帶一路”,比如關注到的十九大強調的“美麗中國”的構建,強調的目前走向新的高地,向“三極”除了中國西藏還做南極北極,同時做深海和淺海,將這樣的工作匯集成數字地球系統,這遠遠沒有結束,中國科學院做的事情人形立牌是為國家做,國家的項目包括中國科學院做的項目如何集成起來,集成大的平臺,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特別是決策支持方面向國家提供源源不斷地決策支持、數據和信息。

2017-12-04 15:28:56

郭華東:

有了大數據如何實現科學發現?怎么解決?比如現在我們面臨全球變化的挑戰,全球變化的挑戰,看看我們在南極的冰塊熔化進行了模擬,模擬了之后看海平面是否上升了,再看就近的上海怎么樣,美國預測到將海平面上升到0.48米的時候上海四千多萬人民將受到損失,我們做了模擬,最后受損失的數量比他想象得嚴重一些。

進一步看,我們生活在地球上面臨這樣那樣的挑戰,(PPT圖示)該圖揭示了兩個道理,首先是大數據本身的特點,這是從1976年到去年40年數據,每一年都進行了記錄,我們做調查需要好幾年的時間,用40年的數據,“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可以把演變的情況做的清楚。

人形立牌第二,把這些數據提交給當地的政府,包括一些地學家們,他們可以根據這樣的圖做出提供政府決策的信息出來。

2017-12-04 15:29:06

郭華東:

所以,Big Earth Data終極目標是建成國際的地球大數據中心,建成先進的地球大數據設施,發展成國際水平的地球大數據的平臺,塑造一個可供決策支持的大的平臺系統。

最后應用實現價值,通過大數據的讀取和分析,舉個例子,今天上午有一個會議叫“數據絲路”,我們發起了數字“一帶一路”計劃,20多個國家參加。(PPT圖示)北邊是經濟帶,南邊絲綢之路,大數據可以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建立了一個大數據的平臺,可以看到,有很多的數據,這是真正的大數據,這些大數據可以源源不斷地提供給中國的決策者,也源源不斷地提大型公仔供給“一帶一路”沿線決策者,做大布局是否合適,通過大數據平臺獲取之后可以得到這樣的信息。

計劃主要的框架如此,首先是數據獲取系統產生了方方面面平面設計,中間是塑造大數據平臺分成9個領域,農業、災害、氣侯、城市、水,包括高山區、海岸線等等9個領域形成不同的計劃,形成戰略性的報告,提供聯合國和中國政府使用。

開幕式上,幾位先生和領導講到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做“一帶一路”也好,做中國的可持續發展也好,事實上都要為聯合國的“一帶一路”,為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服務,利用大數據做“一帶一路”的計劃,事實上很多技術能力可以為“一帶一路”做一些貢獻,比如17個目標,160多個子目標中有8個可以在這個計劃中做貢獻,其中可以看到這9個領域和聯合國目標的相關性。

2017-12-04 15:29:16

郭華東:

同時可以看出來,科學大數據在全球變化中起到的作用,這里生成了全球產品,關于全球陸地、海洋、大氣、城市等等。2014年聯合國有一個峰會,有46個國家參與競爭和競賽,我國申報的項目是地球遙感大數據應對氣侯變化脫穎而出,在46個國家比賽中有9個獲獎者,成為了9個獲獎項目之一。

(PPT圖示)這個片子說明了什么鑰匙開什么鎖,我們利用科學大數據鑰匙,用地球大數據的鑰匙可以開啟對未來地球認識的這把鑰匙。

最后,做科學大數據需要進行深入的學術探討,學術研究非常重要,期刊是比較重要的平臺,我們有一個《國際數字期刊》,這是我們交流的陣地,歡迎大家共同合作投稿,發展這兩個新平臺,謝謝各位!

2017-12-04 15:29:27

吳建平:

各位專家、各位來賓,大家下午好!我和大家交流的題目是互聯網核心技術的創新與發展。

我們知道互聯網這么多年的發展,逐步正在成為網絡空間一個重要的支撐技術,應該說互聯網對網絡空間的建設起著非常大的作用,也被人們稱之為陸、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疆域,也是人類社會重要的戰略性資源。

2017-12-04 16:54:29

吳建平:

互聯網是我們網絡空間的基礎,實際上我們也看到網絡空間的詞匯,新的名詞是非常多的,像我們世界互聯網大會得到的詞非常多,而且他們都是在網絡空間里面,這些詞匯之間有什么關系?他們有沒有結構?我覺得這是我們需要關心的問題。

從我們來看,其實這些詞匯是有結構的,并不是都是平等、扁平的,一般來說我們把互聯網作為他的基礎。另外現在我們最熱門的幾個詞匯,云計算、物聯網、智慧城市、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等,現在還有一些新的詞匯出現,這些詞匯實際上通用的技術,而不是一個專用在某一個領域的。

2017-12-04 16:54:44

吳建平:

經典大圖通用的技術之上,才是我們運用在某一個行業、某一個領域或者某一個公司做的產品,所以他們決定了我們幾部分的關系。這個論壇是前沿技術論壇,前沿技術論壇其實在幾個方面都有他的前沿技術。

我們一般把最底層的叫做基層的前沿技術,中間這層叫做通用前沿技術,上面的叫做應用性的前沿技術。在這個里面其實基礎性的前沿技術在里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在我們世界互聯網大會里面越是上面的越熱鬧,越是上面的越火爆,沒有人討論底下的前沿技術,這也是經濟驅動、熱點驅動、媒體驅動的結果。

2017-12-04 16:55:00

吳建平:

今天我恰恰是想談一談底下的基礎性的前沿技術,我們知道互聯網如果網絡空間重要的基礎,其實互聯網不是獨立存在的,互聯網的目的是把計展場設計算系統,在計算系統上運行的軟件系統連接在一塊,形成我們整個網絡空間的技術。在這樣一個領域里面,我們其實從事電子信息行業,從事計算機行業、從事通信行業已經有多少年的奮斗,其實在這個前沿技術里面核心技術的掌握仍然處于非常薄弱的階段,我們國家也投了很多錢,很多前輩工作了很多年,但是沒有太大的進展。像計算系統,我們所有的計算系統,包括我們的超大型的計算機,我們擁有全世界最大的系統,還有小的系統,我們的手機,甚至傳感器,這些系統實際上他們最核心的芯片,不是一般的芯片,最核心芯片的CPU,大家都知道CPU,CPU我們中國掌握了多少?有多少這些設備是用中國CPU?我覺得是非常少的。

2017-12-04 16:55:09

吳建平:

第二、在這些計算機操作系統,軟件是非常多的軟件,但是最核心的是操作系統,我們經常說軟件發生故障,實際上最怕攤位設計、最擔心的是操作系統發生故障,我們用的是哪一些操作系統呢?其實也是我們自主開發或者了解很深的,我們中國人做貢獻是非常有限的,這是兩個最核心的技術。

2017-12模型-04 16:55:18

吳建平:

另外一個我們說到互聯網,互聯網用的很普遍,中國應該說是互聯網參展用的很大的國家,在這個里面互聯網的核心技術是什么?這是我們要回答的問題。因為互聯網的核心技術其實關系到互聯網目前能夠支撐網絡空間的所有他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要不解決,你就不可能以后長遠的支大圖輸出撐網絡空間。實際上互聯網面臨的技術挑戰是非常大的,像他的可擴展性,互聯網原來沒有想到這么大,現在越來越大,我們所有今天談論的人、物,所有的很多東西都要連到互聯網上去,他就越來越大。這個大不光是空間大,而且上面的算法、工程都有很大的挑戰。

另外網絡安全問題,這個大家都知道整天出安全事故,其實互聯網早期的設計并沒有想到今天的環境,在安全上有很多設計是不盡人意的,所以在設計上有很大的缺陷。這些缺陷如果不改進,我們就不可能有一活動佈置個安全的互聯網。

2017-12-04 16:55:27

吳建平:

除此之外,我們永遠愿意計算機、互聯網越來越快,越來越便宜,甚至實時性,我們很多領域的互聯網希望要求他比較實時,在一定的時間一定要反應。另外是移動性,我們說的移動互聯網現在談的3G到5G連到互聯網上去,其實他跟全息投影互聯網不是一件事,當然我們還有wifi的互聯網,這兩條技術路線其實完全不同。我們在移動性上可能更多的人到wifi的地方一定把3G、4G掐掉,為什么呢?因為它太貴,因為它的速度不夠,wifi是記者會最便宜的,我們為什攤位設計么不用wifi的核心技術呢?現在談5G談的很多,但是wifi的核心技術為什么不品牌活動能支持5G的功能呢?他有各自的優勢,我覺得這里面的核心技術都是要解決的,所以這些解決了恰恰是核心互聯網要解決的問題。

2017-12-04 16:55:40

吳建平:

他們解決這些問題,在互聯網什么地方解決?這是我們比較關心的,互聯網核心在什么位置?這是最重要的。我們看實際上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答案。實際上我們直接給出答案,我們就不要猜了,互聯網的體系結構是互聯網核心技術,是講的是物聯網各部分的組成相互關系,其中在互聯網的層次結構里面,最核心的實際上是網絡層和傳輸層,特別是網絡層,他是連接所有網絡的核心所在。網絡層之所以存在把復雜的互聯網分成兩個抽象,層次抽象是我們教科書里面講的最多的,實際上這里面的網絡層是最關鍵的。

2017-12-04 16:55:51

吳建平:

網絡層有三個最重要的要素,我們看到這里面跟關鍵技術有什么關系?一個是他的傳輸格式,互聯網的傳輸實際上統一的傳輸格式傳輸的,如果有不同的傳輸一定在不同的空間,如果你經過轉換速度越來越慢,效率越來越低,我們希望一個空間存在。IPV4是早期的傳輸格式的定義,由于早期的傳輸格式不能滿足未來的發展要求,所以在二十幾年前已經設計了新的格式,就是IPV6,怎么用這個傳輸格式是互聯網結構里面要解決的問題。

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就要解決怎么把這個統一的傳輸格式從一個點送到另外一個點上,經過很多節點,中間的歷史上有很長的斗爭,我們不詳細解了,有連接、無連接兩種技術,現在互聯網用的是無連接技術路線,這個技術路線其實決定了策展現在互聯網的傳輸是高效的,比以前更高效的傳輸。

2017-12-04 17:01:56

吳建平:

有了這兩個要素之后,是不是互聯網正常工作了?其實還不然,正常工作還要靠路由控制,從路由控制在轉換方式的情況下,根據你要去的地方,根據你去的地方走的路徑的各種各樣的要求來進行路由控制,這個路由控制是非常復雜的算法,其實我們解決網絡的五個挑戰,解決了地方就在路由控制,路由控制是互聯網最核心的技術。

路由控制是非常難的,為什么呢?他是要滿足在傳統格式和傳輸格式相對穩定的情況下,要應對互聯網的發展和應用發展以及通信發展的需求來打造全網最優,他要求最優化的網絡,幾個挑戰同時最優,我們不可能互聯網只為這個做,那個互聯網只為那個做,專用互聯網什么都要有一個平衡,你不能追求極端,這是互聯網最難的,所以達到全網最優的問包裝盒題是非常難的。

2017-12-04 17:03:16

吳建平:

在這個情況下,其實體系結構在路上有很多的特點。

第一、因為互聯網從小到大不斷發展起來的,所以他的創新、路由算法的進步是從小到大,一點一點出來的,而不是像我們的3G、4G一代一代研制出來之后推廣應用,再研制一代再推廣應用,不是這樣的。現在的互聯網應用是80年代的IPV4,到現在一策展直在用。從90年代初期設計了IPV6協議,到現在才開始大規模切換,所以早期的解決都是在IPV4品牌活動上,到現在以后我們核心技術的挑戰解決應該在IPV6上面,但是在中間2005年到2015年十年當中,國際上也有一些研究路線,認為互聯網這么復雜是不是另外想一條辦法重新解決互聯網的重大挑廣告設計戰問題?但是經過十幾年的探索,還沒有找到一條新的路子,互聯網這些最基本的機理還是適合目前發展的最佳路徑。

在這個情況下,實際上你可以看到技術的發展,像轉發格式4和6這兩個沒有太大的區別。轉換方式也是在1983年主要誕生的時候確定下來的,到90年代初期這個技術已經基本結束。90年代以后沒有再進行有連接、無連接。

2017-12-04 17:03:26

吳建平:

實際上路由控制的技術是層出不窮的,很多包裝盒技術都是在這一塊,現在最時髦的其實是解決控制的問題,傳輸格式沒有變,傳統轉換方式沒有變,給特殊的用戶以特殊的路徑選擇優先路徑。

在這個情況下,我們互聯網之父,去年在清華大學有一個講演,他講到互聯網體系結構的強大的生命力,講到當時設計互聯網的時候有這么幾個理念,第一個理念他不會為特殊應用設計的網絡,只為傳輸通用的用戶,具體什么的他不管。

第二、他可以運用到任何通用上,這是互聯網的基因,現在為什么這么多的應用都可以互聯網運行,就是因為他這兩個基因,這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他對互聯網的創新應該在根源上,而不在網絡中間,所以現在我們在網絡中間想創新、想推翻重來的想法都是要謹慎的,不能隨便做這個事。他不會為增加任何新的應用和服務而改變網大型公仔絡,這是他的理念,網絡是要穩固的。

2017-12-04 17:03:36

吳建平:

另外,他認為應該有足夠的可擴展性,恰恰是這一點上的互聯網沒有做的很好,IPV4沒有想這么大,確實在這點上他必須推翻他的格式重來一套,所以這是歷史上的教訓。還有一個他要承認不會為新的協議、為新的事情還是可以開放的,互聯網上的東西都是可以包容的,所以這是最重要的。

由于時間關系,我們簡短講后面的,關于互聯網真正核心技術其實唯一的是IETF,任何其他的組織其實對互聯網的核心技術不是起主要作用的。IETF的宗旨保證互聯網的平穩發展,他的理事會就叫做IAB,他的很多領域都是VR虛擬實境為體系結構的核心技術服務的,目前8000多個互聯網的標準里面,實際上我們中國人只占100不到,所以在互聯網的體系結構上面核心技術上我們只是一個初學者,所以我們差別是非常大,應該引起大家的充分重視。

2017-12-04 17:03:46

吳建平:

近些年來,其實IPV6下一代互聯網的發展達到一個非常高速的,在這個中間實際上IAB在去年年底也發布了重要的聲明,從去年11月份開始新的協議標準不要求你必須支持IPV4了,只要求你支持IPV6,所以給我們很大的信號,IPV4被互聯網放棄,IPV6才是以后的唯一的標準。

中國在前十名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大的工程實現IPV6下一代互聯網的創新實踐,其實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包裝盒于時間關系,我就快速的跳過去了。這是當初的成績,也有很多創新的實踐,也有很多的技術,應該說通過這個創新實踐增強了我們在互聯網上做貢獻的自信心。

2017-12-04 17:03:55

吳建平:

在這個里面,我們應該說IPV6下一代互聯網其實給核廣告設計心技術創新帶來了新的機會,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結論。這是我們中國在這幾年,100個標準里面怎么慢慢實現的十年之內。

還有一些新的規劃中國在那個以后也做出來了,每一年國家都有關于下一代互聯網IPV6的布局,一直到去年都有了,可惜動作非常慢,尤其是這幾年動作非常慢,我們有很多的思考,其實有一些經驗教訓也是需要吸取的,由于時間關系,我就不再詳細說了。

還好我們中國在世界烏鎮大會之前,公布了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規模部署行動計劃,我覺得這個促進其實是非常重大的重要的決策,全文都在網上有公布,我們大家可以去學習,現在正在學習過程當中。

2017-12-04 17:04:05

吳建平:

最后我以幾句話總結我的發言,第一、互聯網是網絡空間的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互聯網體系結構是互聯網核心技術。

IPV6下一代互聯網應該為解決互聯網體系結構技術挑戰提供了新的平臺,這是互聯網核心技術所在地。尤其我們最重要的安全問題,實際上國家老是說安全問題是最重要的“命門”,實際上互聯網核心技術才能解決這個安全問題“命門”,現在目前做很多安全技術的公司,基于現在的互聯網解決安全問題,實際上治病,我們體制結構不變,實際上這只是一個方面,我們更多的應該花大力氣設計新的安全道具製作的互聯網,在解決這幾個挑戰的情況下設計出安全的互聯網,啟動儀式而不只是打補丁,應該增強體制,建設更加安全的互聯網。大規模發展IPV6下一代互聯網,給互聯網核心技術創新帶來歷史性和參展挑戰,中國不僅受益于互 TC:08designfollow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